快乐原理续编

在快乐原理篇里我们揭示了,快乐发生在精神活动卸载的瞬间。 这里说的卸载,并不是卸掉了所有的精神活动。事实上,精神活动也不可能全部停止,除非是此人已经玩完。这里说的卸载,是指总量的减少。 我们知道,精神活动起源于因内心感受而起的欲念。处理一个欲念的思维活动需要一定的时间,而感受却是连续的。故在大脑处理一个欲念时,往往心里已经又滋生了好几个念。 各种欲念凭着造念当时的感受的深浅,权且称为”感受值”,实时竞争着被大脑思维处理的机会。欲念上的“当前感受值”却是随时间衰减的。 暂未被处理的念,就存在了精神系统的缓存里。根据日常经验,一个人能同时记住的项目并不多,可知缓存的位置是有限的。欲念能否留在缓存,也是要凭其“当前感受值”去竞争的。很多正在等候思维的念,就因为“当前感受值”的衰减,被新念挤出缓存。所以尽管感受在不断造念,但很多的念都在跨入思维的门槛前就被遗忘了。 当人处于应急状态时,往往出现一个念的“当前感受值”比其它的大的多,这个念就理所当然地被优先进行思维处理。就算思维中还有未完成处理的念,也要让路。 进入应急状态的人,是用一个大的精神负载顶掉一个小的负载,其总的精神活动是增加的,故是向着苦的方向加码的。紧张的生活总是令人辛苦。 当人处于平和状态时,感受所造出的念的当前感受值都差不多,这样会出现一个念还未被思维处理完,因当前感受值的衰减,就被新的念取代了的现象。无所事事的时候常会胡思乱想,却好像啥也没想通,就是怎么来的。 我们在快乐原理篇中列出,当身体的能量产出大于或等于“生命活动+精神活动”的功耗需求时,身体和精神都能获得满格的能量供给。若我们能保持住这种平和的状态,就抓住了幸福。处于平和状态的人,虽然精神的负载又卸又装,但因替换中的欲念的感受值都属基本相同的量级,精神的总体负载起伏不大,静静流逝的只是时间。其中或有微观量级的苦乐交替,特别敏感的人或可察觉。多数的人是作为内心的平静来享受,也许这就是幸福的感觉。 但实际上,大部分人在精神饱满后信心爆棚,自信周围的一切都尽在掌握中,就拴不住心猿意马了。造出的欲念一个比一个大,很快就把自己折腾到“产出小于需求”的境地,然后开启了挪用身体资源去填欲的苦心累体的恶性循环。越是感受到苦和累,还就越迫切地生出更多、更大的念,试图从外界获取更好的生活条件来摆脱苦和累。浑不知这是负薪救火,加深痛苦,在自虐。正所谓苦海无边,回头是岸。其实摆脱苦和累的钥匙是”内心平和“,它一直都躺在自己心中,向外哪里求的到? 很多人常说生活压力太大了,要去娱乐放松一下。娱乐节目会带给人们快乐吗?会的!娱乐节目靠铺垫,造悬念等噱头,先给你的精神缓缓加载,就好像领着你从缓坡走上悬崖,然后再将你一把推下,实现精神活动的卸载,让你获得短暂的快乐。娱乐完一看,你还是掉在了上坡前的地方,生活中的烦恼啥也没解决。娱乐就是在你原有的精神负载基础上的一波人造浪,让你不增不减地又混过了生命中的一段时光,当然这个不增不减是忽略了你购买娱乐节目入场券的费用。 难道人间就没有能解决现实烦恼的人造快乐方式了吗?还真有。买彩票中大奖就是一种,前提是你得是个钱不够花的人,为讨生活背上了沉重的精神负担,你还拿得出买彩票的钱,身体还要抗得住“好的冲击”。中奖一下子将你的当前思维中处理的“怎样去讨生活”的念,以及缓存中的其它的讨生活的念一次性解决清空,使你脑中一片空白,巨大的能量回馈到身体中,使你乐的手指头都打颤。但这时身体千万要抗住,尤其不能脑溢血,不然就像范进中举那样,好事变坏事了。 有些时候,人们会因羡慕而生出把自己代入相应场景的念。比如一个到处碰壁的普通人,看到皇上能一言九鼎,说出的话有一帮子人去帮他落实,自然生出羡慕之心。进而会把自己代入,生出“如果我是皇上将如何如何”的念。念一出,自然交给思维去运算。一个思维正常的人,马上会得出这样的运算结果:“这是不切实际的 ,不可能实现的”。然后释然,断了这个念,并把这个计算结果,作为人生的一个信条,或者认识世界的一种见识,记在世界观的项下。可见,明显不切实际的欲念最多是一闪而过,不会对人产生困扰。 但对那些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欲念,如因种种原因没能实现,又因时机已过,再无机会实现。这样就会在心中留下遗憾。如果还是因为自己的失误导致的欲念没有实现,留下的感受就是后悔了。如果因自己的失误,还损害了别人,良心未泯的人就会内疚。遗憾、后悔、内疚都是很强烈的感受,而且当时越接近实现的可能,感受越深刻。这些感受肯定会生发出感受值很高的同类的新念。这样它就会经常挤入思维中,不断复盘计算。因实现的机会已失,或是造成的损失已经无可挽回,思维结果会再次刷新遗憾、后悔或内疚的感受。遗憾、后悔、内疚就会形成一种死循环,占用了宝贵的精神缓存和思维时间。成年人为什么思维越来越慢,头脑老化的因素其实微乎其微,主要的原因在于生活经历中积累了太多的遗憾、后悔和内疚。像垃圾一样堆满了精神活动空间。这和电脑里文件碎片垃圾太多了,拖慢电脑计算速度的道理是一样的。 对待遗憾,只要没有发展成抱怨,还是比较好解决。有自我觉悟能力的人,如果想和自己讲道理的话,可以在思维中引入”量变导致质变“的说法,任何事物都有度,超过临界点,哪怕只超一点,就是另外一回事。就好比威力无比的太阳,再牛也越不过南、北回归线。“差一点”与“差的远”,其实是一回事。如果想干脆的,直接来个”天意如此“。用了这些判据,思维复盘的结果就会和处理不切实际的念相同,让你断了这个念。你就跳出了遗憾的死循环。 后悔就难搞一些。只有用”吸取教训,百炼成钢“,”吃一堑长一智“,”丰富了人生经验“,… 等精神胜利法去破解了。能否跳出后悔的死循环,其实与个人的基本性格有关,过于执的人,对某些事的后悔可能会伴随终身。 内疚就更麻烦了。只有实际做出某种补偿了,才有可能从内疚中走出来。有时黑社会也搞慈善,多少有点想从内疚中洗白脱身的意思。 当遗憾发展成抱怨后,就没救了。一切的不顺一旦与某个具体的别人连系在了一起,就像生了根一样,怨恨就将与该承担者的生命同在。怨恨不但折磨自己还输出负能量,除非有坚强的意志去斩断这种抱怨,否则将一直循环到地老天荒。抱怨就和新冠一样,目前没药医,只能靠自身免疫力。我们接触抱怨者的方式可以参照接触新冠患者的方式:做好自我防护最重要,保持社交距离是必须的。 当一个人能从遗憾、后悔、内疚的死循环里跳出来,将极大地卸载精神负担,人不但会感到很快乐,还因丢掉了死循环的精神包袱,精神面貌都焕然一新。就好像刚清过垃圾的电脑,运算速度明显快了不少。心理咨询师,还有西方的神父,提供的就是这种扫垃圾服务,和环卫工人是同行。 忧虑也是容易形成自我循环的一种感受。忧虑其实是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信心不足的一种感受。而一个人信心不足都是发生在当身体的能量产出不足于应付”生命活动+精神活动“的功耗需求之时。忧虑的感受生发出的是底线思维的欲。而所忧虑的事一日没出现,忧虑就一直在心头循环,不断塞入思维中去思考应对方案。忧虑的存在,大大地加重了精神活动的负担。虽然说忧虑有防范于未然,预先做好打算的优点,但往往获得的好处远小于身体和精神的付出。很多情况下是得不偿失的。 忧虑是神父也解决不了的问题。神父和心理咨询师只管扫垃圾,却不能解决现实生活中面包来源的问题。忧虑本质是信心问题,信心来自于身体能力与功耗的对比关系。提高身体健康素质的同时适当节制欲望比”努力挣钱、存钱以防万一“更能减缓忧虑。 欺骗、说谎可能是人类的通病。说假话都是为了眼前的利益。一个人说假话的同时,就扛上了担心被揭穿的忧虑。横蛮无耻的人,自然有足够的信心,无畏说谎被揭穿,忧虑在他心中可能也就如水溅荷叶,一闪而过,不着痕迹。这种人遭到说谎的报应时,可能还会愤愤不平。而正常有羞耻之心的人,就如上段所述,容易形成忧虑的自动循环,变成一个长期的负担。好比一次消费,却要无了期地分期付款。所以无论说谎的眼前利益有多大,对仍有廉耻之心的人,总的来说都是得不偿失的。这个道理谁都懂,可惜没人戒的了,我也是。…

Read More

快乐原理

逢年过节大家都互相祝愿:新年快乐,节日快乐,生活幸福。但幸福、快乐到底是什么呢? 我们先解读一下汉语“快乐”这个词描述了什么?然后再探讨快乐是怎样发生的。 汉字很伟大,用简单的象形直白地表达了其中的含义。故对于有些我们一时说不清的东西,不妨从描述该事物的汉语文字出发去附会,往往就能链接上造字先贤的智慧,从而理解这个汉字所描述的事物的本质。 快乐由快和乐两个字组成。快字大家都秒懂,指运动速度高。怎样才速度高?驱动力比负载大很多。所以,快表示轻松。 乐字是什么呢?我们看造字的先贤当时是怎样造这个字的。乐的繁体字是“樂”。 木上有丝,丝中间夹个白。白通拍。所以字面象形为“拍打木上的丝“。 我们知道,古人在木头上缠丝制作乐器,如筝,琴等。而拍打这些丝,就会发出悦耳的声音。所以樂字的原意描述的是一种冲击,而这种冲击会带来令人感觉舒服的效果。所以不妨把樂字解为“好的冲击”。 也许有人对这种附会不以为然,并认为他也可以随便附会出其它的解释。那我们不妨用另一个字来印证一下。药的繁体字写作“藥”。按上面的说法,“藥”的字面可解读为(对身体有)“好的冲击的草”。联系到中医具有用草药治病的特征和传统,故这样解说“藥”字,符合人们对“藥”字的用法和认知。这也反证了,我们用“好的冲击”来解说“樂”字是符合造字者原意的。 你看原装汉字多美,直教人望文生意,看图说话,就是附会也能附个八九不离十。一言难尽简化字,削足适履,阉割去势, …, 跑题了,打住,言归正传。 快和乐两个字合起来组成词,字面意思是:轻松+好的冲击。 “樂”字是为音乐方面的用途而造的,而快樂是说人的一种身体和精神的状态。完全是两个领域的事,而且字虽相同,在不同领域读音还有差别。这是怎么回事? 很明显,在描述人的状态领域里的这个乐字是借用了音乐领域里的哪个乐字,因为在两个领域里,都出现了“好的冲击”这种现象。 我们说人(可以推广为动物)是由“身体+精神”组成。 身体其实是一个生产转化能量的设备。而设备自身的运转,我们把它称为生命活动,也要消耗一部分生产出来的能量。生命活动若能量充足,则运转良好,很舒服,爽。 精神则是附在身体上的信息处理程序。这个程序需要从身体吸取能量才能运转。 故“快乐”这个词字面描述的是:(精神)轻松+(身体受到)好的冲击。 对身体这个能量生产设备来说出现的冲击,自然是指能量的冲击。即指身体内部有一波能量的涌动,精力的填充。 接下来我们探讨快乐是怎样发生的。 所有精神活动,归纳起来说就是:人接触到的外界信息映射入内心形成感受而产生欲念。欲念一起,就带来思考解决方案、决策、指挥身体执行、效果反馈求证、… 等一系列的后续信息处理活动。这些信息处理活动都要从身体索取能量的支持才能进行。曾有研究资料显示,当一个人在意识清醒的正常情况下,思维活动耗费的能量占了全身耗费总能量的约80%。可见精神活动是很耗能的。 身体作为精神活动的“基地”,既为精神活动提供活动的场地,还为精神活动提供所需的能量。衡量单位时间内发生的能量流量,物理上叫功率。 维持生命活动所消耗的功率在意识清醒的情况下变化是不大的,不妨近似看成为一个定值。而精神活动的功耗则根据处理欲念的多少、以及欲念的轻重,有较大的起伏。…

Read More